企业管理顾问|技能培训|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客服热线:0755-28098888
节后返粤民工数量总体稳定广东仍有吸引力
资讯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发布时间:2012-02-07浏览次数:5570

      多少农民工节后将返粤?本报记者节后实地探访珠三角劳动力主要来源地川湘桂三省区,发现返粤民工数量总体保持稳定。

      2月1日,中山某运动器材公司在一派喜气中开工,经理江涛略带得意地告诉记者,全厂530名员工97%的都回来了。而与此同时,广东一些制衣制鞋、家具厂及饮食等服务业正为年后用工的事担忧,甚至加薪仍难招合适人选。

  2004年前后,国内“民工潮”变成了“民工荒”。一向是广大打工者首选的广东,近年来成了受“工荒”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龙年伊始, 广东返粤外来工及用工、开工情况如何? 早在年前,广东省劳动部门就自信地预测,年后九成五外来工将返粤就业。现状是否如此乐观,目前尚难确知。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在不少劳务输出地的城镇,欢迎回家创业就业的标语、招牌随处可见。“抢”工,成了龙年春节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目前, 广东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 吸纳外来从业人员超过2600万人,约占全国跨省就业农民工总量的1/3。

  如此巨大的用工市场,为工而慌,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历经数年的珠三角“民工荒”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区域经济变局?其“腾笼换鸟”式的产业转型,又该如何应对阶段性的“工荒”冲击,实现劳动力结构的自我升级?

  年刚过,“民工荒”声浪再起。为拨开云雾见端倪,新春伊始,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川、湘、桂等劳务输出大省及珠三角地区,调查用工市场、企业订单等经济“晴雨表”,探秘广东新春经济开局状况。

四川

  打工第一县人手难自给

劳务输出地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外出打工优势已不明显,1/3 返乡民工留在家乡就业仍难填补用工缺口

  正月初九,乡村年味正浓,四川“打工第一县” 金堂的数十万民工已陆续踏上打工之旅, 金堂县新年首场招聘会也在这天举行。随后,当地政府组织的十场招聘会将紧锣密鼓地在十个乡镇进行。

  “每天一个镇,工作送上门,这么高密度的现场招工,以前没试过。”金堂县就业管理服务局劳务开发科科长何胜利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现在不少企业都很怕“工荒”, 连金堂当地企业缺工都超过万人。

  而仅在两年前, 当地劳动部门却还在为返乡滞留的农民工太多而犯愁。

  金堂县近万民工已返粤

  四川是中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改革开放以来,2000 万“川军” 外出务工。

  金堂,号称四川“打工第一县”,全县80多万人口中, 超过18 万人常年在外务工,每年直接创造了超过15 亿元的劳务收入。金堂县每年有6 万多人在广东打工,其中东莞市厚街镇就超过了3 万人,厚街也因此有“小金堂”之称。

  2 月1 日上午,金堂县汽车站门口醒目地挂着“在外打工开眼界,回乡就业顾家庭”的横幅,就在几年前,组织农民工外出打工还是当地政府和劳动部门每年的重要工作,如今呼唤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就业的标语、招牌,在金堂县的街镇已随处可见。

  29 岁的陈宇买好到东莞的车票,准备回厂上班。陈宇在东莞打工6 年多,先后在制鞋厂、制衣厂做事,大年初六工厂打来电话告诉他,如果元宵节前上班,可以领200 元利是,厂里还报销返程车票。

  其实,陈宇早回去的另一个原因,是想把老婆的社保和养老保险转回金堂, 夫妇俩一起在东莞打拼多年, 妻子刘向美准备今年在淮口镇找份工,儿子8 岁了,需要人照顾。她是制鞋厂的熟练工,当地鞋厂多,找工很容易。

  在金堂县, 很多打工者选择和陈宇一样在初八前返回打工地, 也有不少打工者选择返乡就业。何胜利告诉记者,目前,由广东返乡过年的外出务工者中,已有近万人返粤,80%在东莞, 预计下一个返粤民工潮会在元宵节前后。

  来自该县劳动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春节期间金堂县返乡农民工6 万多人,较前几年高峰时的8 万人少,截至正月初八,已有2.7 万人返回就业地。记者在金堂县竹篙、淮口、高板等外出务工人员输出大镇走访发现,春节假期结束,外出打工潮却未如往常一样涌现。

 去东莞的车票不好卖了

  1 月31 日下午, 金堂县竹篙镇长途汽车站, 刘向里坐上了往东莞的长途汽车。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个初中刚毕业的老乡,因父母在当地打工,委托刘向里带着到广东开开眼界、学点手艺。

  车站门口的马路上站满了人, 上百号人有着相同的身份———打工者, 也有着相近的目的地———广州、深圳或东莞。

  从金堂竹篙到东莞厚街,2200 公里,27 个小时的车程。“以前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回程的票订了, 现在想走了就能买到。”刘向里说。

  长途车上,往年这时候最拥挤,今年看起来还是挤,外人或许无法察觉变化,但车站负责人的数据簿上准确地显示着今年的差别: 往年此时预约乘车的名字早已写满了两大本,今年才写了几页。

  竹篙镇八成以上的打工者在东莞厚街,多年前,这里便设立了直达东莞的长途客车。金堂客运站值班站长卿晓慧告诉记者, 现在外出打工的人数比五六年前少多了,“从初二到初九, 广东专线每天发三四车,两百人左右,基本上都是去打工的。”以前,每天往广东发五六车是很正常的,返工高潮时要连夜发车,一天十几趟车。

  刘向里说, 目前到东莞打工的人主要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40 多岁的人很多选择回乡就业,孩子上高中了,要回来培养娃娃,还要照顾老人。当地制衣厂的工人很多都在东莞打过工”。

  “打工第一县”缺工上万2 月1 日午后, 金堂县淮口镇新鑫村,31 岁的孙婷坐在凳子上熟练地织着毛衣,去年此时,她已经在东莞厚街的一家鞋厂里上班了。正月初六,丈夫张建一如既往地回到打工六年的东莞,孙婷没有同行。淮口镇就业服务站主任陈敏告诉记者,像孙婷这样的熟练工,是当地制衣制鞋厂争抢的“香饽饽”,2000 多元的月薪,比沿海地区差不了多少。

  据了解, 金堂县在广东的务工者主要在制衣制鞋、印染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近年来,这类企业也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当地。当地劳动部门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愿调查显示,在这些行业里,沿海地区的薪酬等优势已经不明显。“倘若去广东只比在家乡每月多赚几百元,很多人就不会外出了, 现在基本上是人选工作,而非工作选人”。

  十年前,金堂县的本地工业企业并不多。如今,工业园区有好几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成阿工业园就坐落在淮口镇, 不少大企业入驻。劳动部门称, 仅当地企业缺工就达上万人。陈敏说,春节前后不停地有企业来求助招工, 县里也几乎每天都有劳务输出、招聘会之类的工作,“现在很多企业都缺人,富士康落户成都后,去年今年都在大批招人,20 多万人,抢都没得”。

  记者在淮口镇工业园区看到,几乎每家鞋厂、制衣厂门口都贴着巨大的招聘广告,开出2000 元以上月薪。其实,早在几年前,金堂县便启动了劳动力“回引”工程。去年,金堂县政府在东莞媒体上刊发宣传广告———“归来吧, 在外漂泊的乡亲”,呼吁在莞金堂人回乡创业就业。

  尽管如此,当地企业还是遭遇了“工荒”。“估计1/3 的返乡外来工会留在家乡就业。”何胜利坦言,但仍难填补金堂及成都周边区域的用工需求。

 湖南

  湘粤都是家南下亦无妨

  不少湖南人已彻底融入广东的生活,广东才是新家。而因为有了武广高铁,湘粤之间本不遥远的距离变得更近了

  株洲的的哥、益阳的家政、长沙的厨师、娄底的保安、衡阳的木工……闻名全国的打工“湘军”,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不少湖南人眼中,他们的第二故乡是广东。无论湘粤,他们都有着深深的感情。

  2012 年, 他们是留在第一故乡还是返回“第二故乡”? 他们的内心深处到底有着怎样的权衡? 他们的脚步最终迈向何方?

  “毕业了,揣着梦想去广东”

  “到广东去。”

  在湖南,无论是在中专、技校还是中学大学,这都是极有号召力的一句话。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曾涛今年读大三,学的是食品加工专业。他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一次到东莞的暑假打工,共70 多人参加。这次40 多天的打工之旅中,曾涛拿到了近3000 元工资。“回校后学校为我们开了个座谈会,关于打工的。几乎在座所有的同学都觉得此次打工很值……”曾涛说。

  这样的经历在湖南的职业院校中非常普遍,而且一直在口口相传,对广东的向往由此埋藏在那些去过和没去过同学的心里。“我们寝室的人决定毕业了集体去广州打工,彼此也有个照应。”该校大四学生小陈告诉记者。

  “我们这里正规职业院校有20000 多人, 加上其他各种职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每年大概有40000 到50000 人。这些人几乎全部去了广东。”郴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科相关负责人李瑞华告诉记者。“这些学生更看重的是到广东见世面和学习,工资等对他们来说还不是主要的考虑内容”。

  与此同时,怀化、衡阳等其他湖南城市的职业技术院校每年也都有大量毕业生选择南下。而初中、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南下的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

  “我们这里很多人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或者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直接去了广东,这种情况太普遍了。很多人甚至说,如果年轻时没去广东打工,人生是不完整的。”和广东韶关交界的汝城县居民朱孝义笑着告诉记者。

  想创业,带着目标去广东”

  岳阳的陈睿贤已经买好了2 月3 日到广州的高铁车票:“我想先打工学习一段时间,然后自己当老板,我的目标是开个湘菜馆。”

  像陈睿贤这样怀揣理想到广东的人不在少数。“在我的眼中,广东是个大舞台,相比之下,老家的发展空间的确有些小。”同样刚从中专毕业的张家界的李东明期望将来在广州开一家汽车维修店。

  事实上,在广东学习后回到湖南创业的人更多。“我们攸县南下打工的人中,有很多都回来当了老板,在株洲、在长沙都有,长沙的超市绝大部分都是他们开的,而他们通过打工挖到第一桶金的地方都是广东。”

  株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副处长钟雯告诉记者。

  出于“培养人才”等考虑,湖南的很多地方政府非常支持务工人员南下广东。1 月30日下午,2012 年“春风行动”农民工外出就业欢送仪式在湘潭县政府前坪举行,670 多名农民工登上18 辆大客车, 踏上南下的征程。湘潭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颜晓媚在送别时,希望这些乡亲“做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做县城腾飞的推动者”。

  结婚了,带着老婆去广东”

  “在今年南下的务工人员中,带着老婆孩子的明显多了。”在武广高铁衡阳站工作的小张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去年就开始有了,今年更多些。”

  株洲的林非在广州打工8 年了, 去年结婚,老婆是广东茂名人。“我们将来准备在广州安家,已经不太可能回湖南了。按照广东人的说法,我们也应该是‘新客家’吧? ”记者发现,不少湖南人已彻底融入了广东,在他们心中,广东才是新家。而因为有了武广高铁,湘粤之间本不遥远的距离变得更近了。

  “我们这些人老婆孩子都有了,心态比较稳定,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动不动就跳槽。

  对我们这样的人,老板很重视,不论是在老家还是在广东。现在广东各个城市都出台了不少政策来帮我们解决子女教育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更愿意到广东,毕竟那里对孩子的成长会更好一些,工资也更高一些。”衡阳祁东县的申铭这样说。

  迄今为止,除长沙、株洲等经济发达城市的南下务工人员有所减少外,湖南其他城市并没有太大变化。郴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显示,2011 年该市外出打工人数共计92 万, 其中30%流向省内其他城市,70%左右流向省外, 其中绝大多数是去广东,估计人数在60 万左右。“从今年的情况看,与去年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该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广西

  返粤打工仍是首选

  相比当地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成本,返粤打工仍是“主流”,以致当地企业的招工压力显得特别突出

  节后留在家里就近工作还是继续返粤打工? 记者在广西发现,当地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还是优先选择节后返回广东工作。就广西尤其是当地一些落后地区而言,珠三角地区较高的工资和充裕的工作机会,使得他们的返粤意愿强烈。

  留乡就业只是少数

  1 月31 日上午,农历正月初九,记者在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汽车站看到,发售前往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等地长途车票的售票窗口排起了长队。

  “今天因为是单数日,客流量还不算特别大。” 天等汽车站总站长黄江伟告诉记者,今年正月初六发往广东的旅客数量刷新了该站历史纪录, 一天共发出了82 趟车,发送旅客超过4000 名,“班车不够,又紧急向南宁总公司申请增派。”他告诉记者,这些人都是回广东打工的, “每年春运期间,来往珠三角与天等的旅客数量最大”。

  在天等汽车站, 记者遇到了黄匡浩一家四口,他们正回东莞打工,因为人太多,车辆安排不过来, 早上购票要等到傍晚才能上车。他告诉记者:“天等没有工厂,没办法找工,所以一家人都愿意回广东。”之所以不选择就近去省城南宁工作,是因为“南宁工资低,但消费跟东莞差不多甚至更高,挣不到钱。”黄匡浩说,一家人在外打工,彼此有照应,而且也已习惯了东莞的生活。

  天等人均耕地只有9 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当地人开始成规模外出务工,成为劳务输出大县,劳务经济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天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黄桂德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天等17 万劳动力人口中有13 万人在外务工,其中80%在广东。节后返粤打工者很多,留在当地就业创业的只是少数。

  当地企业招工更难

  “我们想招80 人, 但现在只有30 来人, 不得已把一些订单发给家庭散户来做。”从广东打工回家乡创业的天等广兴鞋面厂老板娘魏风霞告诉记者,尽管身处劳务输出大县却还是招不到人。

  南宁一人力资源公司副总罗红娟告诉记者,跟往年相比,今年外出务工人员返粤的意愿更强烈, “因为珠三角地区去年加工资了。目前,南宁当地还给不出珠三角地区那样高的工资,所以本地招工压力很大”。

  罗红娟表示, 作为人力资源公司,他们本身业务员就很难招,不得不开出优厚的条件, 如双休、一天工作7 个半小时。

  “当地政府的立场是, 要求优先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但是说实话,本地企业招工压力也很大,选择留下来的不多”。

  拿2010 年与南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富士康来说,该公司在南宁高新区的厂房已于去年4 月顺利投产,而在南宁沙井工业园的厂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当地政府下文件要求我们帮助其招工。”罗红娟说, 他们公司的招聘任务是120 名,很难完成。“金融危机前, 是我们求着企业用人,现在是企业求着我们招人。富士康这种企业都难招到人了,何况其他的小企业? ”

  黄桂德说, 天等本地工业还比较薄弱,农村劳动力仍是富余的,但本地招工压力也大。“因为家里盖房子,或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而实在脱不开身的,才会选择就近就业。而他们往往也选择打散工。”来自天等向都镇的杨庆在东莞做模具已经7年了,他初九赶回东莞上班,“广西模具类的工作比较少,不好找工作”。

他乡留工

  河南

  七成劳务工就业首选“不出省”

  据新华社电记者1 日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 针对河南省劳务工就业意愿的最新问卷调查显示,七成劳务工春节后就业首选“足不出省”。

  河南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最大的省份。调查显示:春节前从省外返回河南的劳务工比往年增加了20%,春节后不愿意继续到河南省外就业的劳务工比往年增加了15%, 人数约180 万。2011年,河南省劳务工省内就业人数比2010年增加了126 万, 其中约24 万是从省外转移到省内的。

  从2008 年以来, 河南省劳务工在省内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这种趋势在近两年表现得更加明显。2011 年,河南省新增劳动力102 万人,其中80%的新增劳动力在省内就业。

  重庆

  节后工资上涨

  岗位年龄放宽

  据新华社电1 月31 日, 重庆市多个人才市场举行大型招聘会。记者走访发现,重庆节后用工市场工资普遍上涨,多数岗位在年龄要求上有所放宽。

  其中,普通销售、行政岗位工资一般在2000 至2500 元之间,熟练技工和管理岗位工资多数在4000 元以上。不少用工单位将“公司负责五险”、“提供住宿、班车”等福利待遇印在招聘广告的显要位置,少数单位还将年终奖“开诚布公”。今年岗位平均工资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左右, 与在东南沿海地区务工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记者在用人单位招聘广告上看到,“销售顾问20 至35岁”“保安、库管、驾驶员30 至45 岁”“安装工、维修工18 至40 岁”等信息,招工大龄化也是今年用工市场的一大变化。

 广州举行首场针对春节回乡外来工招聘会,但求职者并不多,场面较为冷清。专家分析认为—

  继续低工资

  肯定难招工

   2 月1 日, 广州市“春风行动2012”首场专门针对外来劳动力返岗招聘会,在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开锣。现场有50家企业提供了约1500 个岗位。然而,与招聘单位的热情相比,现场前来的找工者们却显得有些兴致不高,场面较为冷清。广州市人力资源相关专家认为,广州新一轮的“招工难”又将开始。企业:

  一下走了11 个,实在伤不起

  招聘会上, 在广州做办公设备生意的李先生希望能顺利招到员工。据介绍,李先生的公司共有42 名员工,这次过年回家,众多员工都辞职离开广州,回家乡就业,目前公司流失了近四分之一的职员。

  “春节一过, 我们公司说普通话的全跑了。”李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仅有的3 个外省籍员工均在春节前辞职,年后又陆续收到8 名省内员工的辞职短信和电话,“他们都准备在老家工作,不想回广州工作了。”说到这,他掏出手机把员工的辞职短信给记者看。“一下子走了11 个,让我们公司怎么运营,实在伤不起。”对此,李先生感到很无奈,为了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他决定:“这次不打算招外省员工了。”

  然 而, 当李先生以为可以通过新春招聘会招到人时,现实却让他更尴尬:招聘会现场来求职的人都没几个。“以往一来就可以收到厚厚一沓简历,但如今等了一个上午才收到几份。”招不到人的不止李先生的公司,现场很多企业也是忙活了整个上午,一个合适的人都没有招到。

  据广州人社局的调查显示, 超过一半受调查企业节后一个月亟需招工。九成受调查企业表示节后三个月有招工计划,近两成受调查企业表示将扩大招工数量。目前广州制造业仍是用工需求缺口较大的行业,占现有用工量的20%左右。用工缺口前三的分别为制衣、电子电器、食品制造。

  求职者:

  工资不相上下,迟早都会回家

  1 日上午, 来自黑龙江的求职者马小姐也和朋友来到了招聘会现场。马小姐此前在深圳做销售,此次来广州她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此前在深圳做销售, 一个月工资3000 多,扣除房租、请客吃饭什么的,勉强够用。”马小姐告诉记者:“在珠三角,每个月3000 多块的工资没有什么竞争力。家人不断打电话过来,要我回黑龙江老家,说在 家随便进个单位, 都可以拿到3000 元/月。”

  但 马小姐认为,在家挣3000 元,跟在广东挣3000 元还是不一样。“我回家不用租房,消费水平低很多,可以攒下不少钱。

  来广州是为了见世面,学习新知识,不过迟早都会回家! ”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介绍,像马小姐这种心态的打工者,目前在珠三角不在少数。随着内地工资水平的提高,珠三角已经越来越难以吸引外省年轻人。

  专家:

  提高职工薪酬,加大政企合作

  招聘会后,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中心主任张宝颖通报了广州去年的整体用工情况:2011 年广州市劳动力供需总量约为472 万人次,比2010 年下降了4%,登记招聘岗位和登记求职人数比2010 年分别下降了5%和3%。

  对于广大企业大呼招工难, 他表示:“招工难和就业难是一种结构性用工矛盾,一直存在。”规范用工与合理的工资水平是留住员工的最有效的办法。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江认为, 广东目前的用工荒是产业调整中必然出现的结果。“产业一旦有所调整,原有的劳动者肯定会不能立即适应。企业短期内会感觉招工困难。不过要减少企业的用工荒,需要多方面做工作。做好市场调控的同时, 也要提高职工的薪酬。”

  吴江认为,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继续维持原有的低工资, 肯定招不到人。“工资不高,使得广东对劳动者吸引力不高。况且去年劳动力整体成本上升了22%。珠三角企业需要提升自身产业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用工荒问题上,企业、政府需要合作才能解决。”

 内地截工潮来袭

  深圳称压力不大

  羊城晚报讯 报道:春节期间, 内地一些城市纷纷举办各种现场招聘会, 欲截流返乡人员在当地企业工作。2 月1 日,深圳再次提高底薪标准,以每月1500 元高居全国工资之首。在2 月1日举办的首场“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上,面对内地截流潮的严峻考验, 深圳市关外劳动部门及企业表示, 目前为止深圳的用工压力还未显现, 今年返深人员返岗情况也比较稳定。

  “截工潮”加大招工难度“年初二,我的家乡就在各个人员密集的地方举办现场招聘会, 其中不乏一些大型企业。” 刚从梅州回深圳的曾小姐告诉记者。而据负责招聘的深圳宝安某职介所吴经理介绍, 春节期间, 他们就内地招聘情况作了相关调查,发现不仅在广东省内,在劳务输出较大的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均有截流潮出现。

  吴经理表示, 近几年随着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很多企业都向内地迁移,其中包括一些劳动密集行业。这对广东及周边省份的用工市场进行了新一轮调整。

  “内地企业的截流会导致深圳甚至广东招收初级技工、普工的难度越来越大,当然,随着珠三角、深圳的核心竞争力行业企业的与日增加,一些文化基础不高、又无中高级技能的岗位也会越来越少, 这类人群在深圳的生存空间也会随着缩小。”

  返深人数未见明显下降在招聘会现场, 记者采访了前来找工的老宋。老宋是河南人, 曾在汕头某玩具厂打工。去年年底,在老乡的介绍下,他来到深圳宝安,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机会。“一直都只听说深圳是大城市, 消费高, 要求高学历,但这边机会更多。”

  利用春节假期, 江西的小谭也在家乡参加了一些现场招聘会,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回深圳找工作。他认为, 深圳吸引他的地方除了工资比家乡高以外, 发展机会和行业选择更多。“在这边生活后,感觉老家的工作、生活节奏太缓慢, 已经习惯了这里。”

  据宝安区人力资源局的系列数据显示: 节后一个月, 企业缺工率约4.6%,比2011 年同期的5%略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返深人数并未明显下降,与去年相比较平稳。”

 新一轮招工开始,东莞望牛墩镇不少企业用工紧张

  为了吸引人才

  企业忙加工资

  羊城晚报讯报道:春节刚过,东莞望牛墩镇不少企业已经陆续开工, 节后各个工厂企业都忙于新一轮的招工。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企业普遍提升了福利待遇,吸引人才,更有不少企业将工资上调至每月2000元以上。

  1 日,记者在该镇文化广场招聘现场看到,各个工厂企业都在此摆摊设点招工,派发招工传单, 有的摊位更是将工资待遇“明码标价”, 月薪上调至2000 元左右,而技工月薪更是在3000 元左右。据企业招聘人员介绍, 由于部分员工返乡过年及企业新年扩大生产规模等原因, 每年节后大部分企业都普遍存在用工紧张的情况。

  在招聘现场, 一企业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年初的用工荒,今年他们工厂的工资又做了上调:“一般计件员工平均可以拿到3000 元至4000 元一个月,有技术的话,多的时候每月有五六千元,少也有两三千元。”

  而不少求职者表示, 他们除了看企业给的工资福利待遇, 还看重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等。

  东莞凤岗镇春节后首场招聘会求职者较少,场面冷清

  有人看报纸有人玩手机

  招聘代表们各有各寂寞

  羊城晚报讯记者秦小辉、通讯员凌有福报道:2 月1 日上午,莞深边界的东莞凤岗镇迎来春节后首场招聘会。据悉,此次招聘会有30 多家企业参加,提供了约600 个岗位, 但整场招聘会仅吸引了百余人次进场应聘。现场,许多企业的招聘代表为了打发时间,不是看报纸,就是玩手机。最后,原计划三个小时的招聘会提前一小时收场。

  招聘会开场后,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应聘的求职者很少, 不少企业的招聘摊点基本无人问津。坐等几分钟后,一家企业招聘代表拿出一份报纸, 埋头看起来。十多分钟后,除了那些有求职者咨询的摊点外,其余大部分招聘摊点基本都铺上了报纸。少数几个没带报纸的招聘代表则拿出手机专注地玩起来。“由于今天是首场招聘,人流不是很多,没招到一个也没办法。只是先过来看一看,还好有个手机可以打发时间。”一家企业的招聘代表告诉记者。

  四十分钟后,有两三家企业就开始撤台走人。最后,原计划三个小时的招聘会,在开场后不到两小时,几乎已是人去楼空。

  东莞厚街不少企业想出招人新办法

  老员工带新人进厂

  最高奖励每人三百

  羊城晚报讯报道: “开工当天按时返岗除了报销车费外还给予500 元补助, 另外还有开门利是”;“老员工介绍新员工进厂,每介绍一人奖励200元至300 元”。在东莞厚街人力资源市场和智通人才市场2 月1 日举行的首场招聘会上, 这些激励及奖励措施被企业写在招聘海报的明显位置。

  “开工当天按时返岗发放补助500元”是某鞋业公司今年采取的新措施,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的就是鼓励老员工按时返岗,同时只要老员工按时返岗,都将给予报销车费,干满十年以上的老员工最高可以报销400 元车费。另外,老员工介绍新员工进厂,如果介绍生手,每介绍一人奖励200 元,介绍熟手,每介绍一人奖励300 元。“这些措施在年前就向员工公布了,目前,已经有100 多名老员工返岗, 总共介绍了10 多名新员工进厂。”

  “老员工介绍新员工是目前招聘普工最有效的手段。”某音响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谢先生向记者介绍,今年该企业将介绍新人奖金提高到了200 元/人,目前老员工的返岗率已经超过八成,由老员工介绍进来的新员工已经达到300 多人,元宵节前后还会有增加,预计将发放介绍新人奖金10 万至15 万元。

  据谢先生介绍,“老乡带老乡” 已经成了最有效的招聘手段, 这样招进来的员工更稳定。“现在不少年轻人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会辞职,如果有大姑、大伯或亲戚照顾或开导他们, 也许他们就又可以留下来了。”

 到了开工时节,一些企业延迟了开工时间,业内人士认为用工紧缺是事实,但是———

  珠三角的产业链优势始终存在

  羊城晚报讯往年初八就开始红红火火地投入生产,今年到了初十还只刚刚复工,开门未开工,是不少企业的现状。从记者在东莞、中山两市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珠三角企业普遍延迟开工时间。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就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劳动密集型企业普工紧缺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不再是工厂挑人。”如果国外大经济形势持续下行,普工紧缺的局面反而可能舒缓,否则这一情况还将持续。这位负责人同时认为,“要找工作的始终会回来,珠三角城市产业链的优势始终存在。”

  “来广东打工,可以学习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可能带走产业工人,但有的东西带不走。”一位企业家说,机制的灵活和专业素养是不能忽视的,在珠三角的企业,一个机器零件坏了,可能凌晨两点都还有人上门服务,让工厂恢复生产,这在其他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