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6月1日载文指出,今年,中国及其亚洲主要的低成本竞争对手涨薪,使贸易公司和西方零售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并使美国和欧洲的物价变得更高。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工资上涨有加速之势。对此,美国《纽约时报》6月1日载文指出,今年,中国及其亚洲主要的低成本竞争对手涨薪,使贸易公司和西方零售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并使美国和欧洲的物价变得更高。
香港利丰集团是为美国零售连锁商采购中国日用品的最大贸易公司,其总裁乐裕民6月1日表示,该公司今年前5个月的商品平均成本同比上升15%.其他日用品公司的负责人也遭遇类似或者更严峻的问题。面对以两位数速度增长的中国工资,许多公司的高管纷纷飞往越南、孟加拉国、印尼和其他低工资亚洲国家,寻找替代中国的供应商。但全世界的物价都在涨,在中国的带动下,上述许多国家的工资也在迅速增长甚至增长更快,这些采购商已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同时,几乎没有一名业内人士提及让这些相对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重返美国或欧洲的可能性。“西方世界并没有从事此类行业的劳动力。”乐裕民说,“对‘意大利制造’而言,工人们如今都上了年纪,也没有新工人能顶上来。”我们认为,中国的人口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年轻劳动力不再富余,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基础设施、规模优势等方面又一时难以接“中国制造”的班,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制造业部门工资都有很强的上升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