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顾问|技能培训|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客服热线:0755-28098888
深圳要实施充分就业发展战略
资讯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发布时间:2011-02-18浏览次数:2355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将以"深圳质量"为统领,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时,坚持人才引进与国际化直接接轨的高端定位,"十二五"时期至少引进1万名"海归",公务员分类管理将加强精细化。”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至少1300元/月

  王敏说:“政府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方面,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工资水平,我市去年实现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统一,实际上是就业质量的一大提高。今年我市将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已经形成了几个方案,并报市政府。这几个方案中,最低工资标准涨幅至少在18%以上,其中最低的方案为最低工资标准1300元/月,比较高的方案是最低工资标准1350元/月。”

  王敏认为提高就业质量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解决“就业歧视”的问题。他说:“目前我市户籍居民享有失业保障,我市正推进失业保险条例的修订,争取今年完成该条例的修订,让外来劳务工也可以与我市户籍居民一样享有失业保障。”

  “第三是要推广劳资谈判和集体协商制度。”王敏说,“劳资谈判的内容不仅是工资,还涉及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工伤保障等,让劳动者体面劳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此外,我市的社会保险将在稳步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让参保人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方面享有更有质量的保障。王敏说:“我们将从以上这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户籍居民和外来劳务工的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

  “十二五”时期引进至少1万名“海归”

  人才在深圳30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对于深圳更有“质量”地发展,其作用不言而喻。王敏表示,我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将更好地履行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职责,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尤其是引进国际化人才将驶入“快车道”。他说:“深圳去年全年引进了1400多名"海归"。我们要坚持人才引进与国际化直接接轨的高端定位,大力引进一流海外人才。"十二五"时期每年引进"海归"的规模平均达到2000人以上,这样"十二五"时期深圳将至少引进1万名"海归"。”

  王敏认为,尤其要关注初创期的“海归”。他说:“有一些"海归"刚回来,处于初创期,还并不起眼。但我们要鼓励这些初创期、萌芽期的"海归"以及国内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创业,对他们初期创业进行扶持,相信未来能做成大事的人在他们中间。我们不仅要对已经有所成就的人才给予"锦上添花",还要多做给初创人才"雪中送炭"的事。”

  同时,在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王敏说:“政府要配置资源,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动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实现政府引导和社会组织、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良性互动,这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公务员分类管理加强“精细化”

  在公职人员管理方面,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王敏说:“制度的改革创新就是质量的提升。我市全面启动了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今年公务员分类管理将加强精细化管理,公务员招考、录用、考核、奖惩、交流等制度都将加速完善,将进一步研究细化、优化公务员职类、职组、职系划分,完善分类管理制度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

  此外,我市还将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面实施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的基础上,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建设,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制度创新,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者:徐 恬 龚 婷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