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讯 新生代农民工中有近四成人希望创业当老板,他们频繁“跳槽”寻找机会,在漂泊的生活中感叹情缘难觅。这是记者从昨日下午深圳市总工会发布的《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获悉的。
发放调查问卷逾5000份
据悉,为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工作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利益诉求,更好地发挥工会职能,深圳市总工会今年4月至6月开展了“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专项课题研究,并委托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联合开展调查。
本次调查选择的范围涉及深圳6个行政区和光明新区,采取区域调查和产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外来劳动者的分布区域和行业特点,共抽取15个街道办事处、167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311份,回收有效问卷5000份。调查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在抽取企业时适当考虑企业性质和规模,并兼顾行业类型,确定加工制造业50%,建筑业10%,商业流通及服务业40%。同时,还对30名农民工进行了深入访谈。
七成新生代农民工未婚
参与调查的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翟玉娟教授介绍说,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主要是从年龄上进行划分,是指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80后、90后户籍在农村但到城市务工的人员,其中既包括从小在农村长大进城务工的青年劳动力,亦包含随打工父母在城市中长大的青年劳动人口。
调查报告显示,我市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46.8%,女性占53.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3.7岁,其中未婚人员较多,占71.5%。
新生代农民工来源广泛,涉及全国27个省市,其中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三省的人数居多,接近60%。在来源结构上,新老农民工有所不同,老一代主要来源于广东、四川和湖北。新生代中除广东外,来自湖南、湖北的居多,且来自广西的比例有所增加。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老一代,他们大部分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受过初中教育的占33.7%,受过高中教育(中专/中技)占44.9%。在老一代中,受过初中教育的有40.4%,受过高中教育的有38.2%,小学文化程度、文盲的比例要多于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结构发生改变
调查显示,尽管新老两代农民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作,但就业结构有所改变,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居多,占50.6%,其次是从事第三产业,占35%,从事建筑业的比例明显低于老一代。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程度较高,但从事基层工作的比例高于老一代,从事普工和服务员的占52.4%。
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同信介绍说,老一代农民工从事管理类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新生代,这与老一代工作时间长、资历深有关,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新生代面临着更为紧张的就业环境。
调查同时发现,农民工的工作场所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因素,反映最多的是噪音过大或者震动,占34.4%;其次是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作业,占24.3%,粉尘和有毒化学物质紧随其后。职业危害比较突出的行业是加工制造业和建筑行业。
就业稳定性较差
调查显示,我市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变换频繁,就业稳定性较差,合同签订率较高,但期限一般为短期合同。
据调查,我市新生代农民工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为78.8%。在签订的合同类型上,大部分为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占93.2%,其中短期合同居多,中长期合同较少。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下的有54.9%,劳动合同期限为3年的有42.7%。
有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更加频繁,每年平均更换工作0.63次,老一代平均每年更换工作0.26次。有的新生代认为“守一家,不如跳三家”,在不同的公司之间可以多学些技术,通过跳槽不断地学习许多实用的东西。
收入预期较为理性
据调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普遍存在着加班现象,有89.2%人需要加班,有56%的人加班时间超过法定时间。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但收入不如老一代,老一代月平均收入有2072元,收入高于1800元以上的有58.3%。新生代月平均收入有1838.6元,收入高于1800元的有36.7%。
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合理月收入、理想月收入进行了自我评估。他们认为在目前的工作强度下,自己的合理月收入平均值应为2678.8元,与其实际月平均收入相差842.2元。而如果在深圳生活、安家、养育子女,他们认为自己的理想月收入平均值为4200.4元。
“这显示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收入的要求和预期比较理性。”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同信说:“调查中认为自己的合理月收入应该在2000元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高达46.3%,他们的理想收入也不过是4200元,与深圳市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基本相符。”
择偶观既传统又自由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观念也较前辈有了较大变化,既有传统的因素,更看重恋爱的自由。
在择偶时,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将对方的人品好放在首选位置外,依次考虑的重点是有共同语言、性格脾气好、勤劳老实和有发展前途。在恋爱方式上,新生代农民工主张自由恋爱,有75.9%是自己认识,朋友家人介绍的有20%。新生代在婚恋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29.8%的人认为漂泊生活、知音难觅,25.7%的人感情处在不稳定状态。
网络已成为新生代信息来源的主要工具,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上网的有57.1%,比老一代高出22个百分点。网络使他们从农村闲暇生活方式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和价值观,他们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更多地受到网络影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交网络则相对固定,受调查者中57%的人有固定的社会交往网络,在有固定社交圈中,与工友或同事交往的有60.6%,与老乡交往的有32.3%。仅有3%的人选择网友为主要的社会交往对象。
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打工只是暂时的,我的目标是做老板。”这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调查发现,有38.2%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未来一年中能够创业当老板,在所需要的培训中,有55.9%的新生代希望获得创业知识的培训,在对自己未来预期上,新生代希望回家乡创业有37.6%。
在求职时,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自己未来的发展。除了注重工资和福利待遇外,在求职因素排序里,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分别为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有职业培训。在更换工作原因调查中,新生代换工作的原因,除了工资低以外,15%以上的人将工作与未来发展结合在一起,更注重工作的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务农经历的占85.4%,他们渴望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希望获得和“城里人”平等的政治权利。调查中有43.8%的人表示喜欢深圳,认为深圳充满活力,明确表示想长期留下来。
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四大困境
市总工会出具的调查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身处社会转型期,经历着乡土特质和城市特质的不断冲击,他们更为强烈地感受到社会急剧变化的不适应和原有制度结构上的不适应,在生存上面临着工资待遇低,制度性歧视、身份认同危机、劳资关系失衡等问题。
调查显示,2010年我市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大幅度加班获得的月平均工资只有1838.6元,仅能够维持本人最低生活水平。在生存环境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在集体空间内,缺乏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也会影响婚姻和儿童教育。
据悉,新生代的农民工长期奔波在城乡之间,无法形成熟练的技术工人阶层,不仅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社会问题。有些新生代农民工更重视现实利益,缺乏精神追求,重视金钱的程度胜过爱情和婚姻。
在制度上,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养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文化设施和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不能获得与城市户口的居民平等的权益保障。这也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出现身份认同危机。有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城市的繁荣有我们的功劳,却没能留下我们的脚步,我们只是无奈的打工一族。”
在劳资关系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处在极其弱势的地位,法律上缺乏相应的权利,造成了劳资关系严重失衡的局面,在企业中,新生代农民工民主参与程度低,职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企业内部也缺少畅通沟通的渠道。
建议
推行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构成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正在向产业工人阶级转变。”市总工会的调查报告建议,政府应通过产业制度、福利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的安排,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调查报告建议,政府应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变他们的生存困境。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进行最低工资立法以及加快集体谈判立法,来保障农民工的最低生活需要以及解决劳资关系和处理劳资矛盾。
同时,报告建议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改变劳资关系失衡局面。工会要大力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制度大力切实有效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机制,将劳资冲突在制度框架内进行解决,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劳资冲突。
报告还建议广泛推行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并扩大社会保险参保率,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农民工公寓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消除制度性障碍,给予农民工平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