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5时许,正值富士康深圳龙华科技园下班时间,或者说是换班时间。此时,科技园所在的龙华镇各条街道上,正在上班或下班的,身着各色带有“富士康科技”字样的“T恤衫”显得格外显眼。但如果忽略了T恤,只关注一张张年轻的脸,会让人误以为正身处于一座大学城。这也许就是这些“打工仔”反感自己被冠以“农民工”的原因。
■连续加薪会提高多少成本? 富士康6月2日宣布,内地工厂全体工人薪金提高三成,仅时隔4天,富士康再次宣布,深圳各厂区经考核合格的作业员及线组长的标准薪资自10月1日起调升至2000元/月,加薪幅度约66%。
首次提薪30%可以理解,出人意外的是“66%”,一周两度加薪,富士康在给周边其他企业施加压力?随后,富士康又有“部分生产搬回台湾以无人工厂运作”的消息传出。各种信息混合起来,让一些媒体以及广东当地其他外商,甚至怀疑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是否有何不可告人的“阴谋”。
然而,昨天有内部人士透露,让业内瞠目的富士康第二次加薪,是“谈判”的结果,其示范作用更大。
据测算,富士康深圳各厂区的工人大约45万人,未来一线员工的底薪从900元升至2000元,意味着富士康每月将新增5亿元的人力成本,全年近60亿元。2009年富士康净利润为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这还是富士康市场表现第二好的年份。因此,有专家分析,仅深圳地区增加的人工成本就会让富士康集团的利润削减近1/3。
然而,有接近富士康高层的深圳台商分析,富士康第二次加薪有个关键词——“深圳”,富士康第一次加薪全国适用,第二次仅是针对深圳。伴随富士康未来“订单”的内迁,其员工“重心”将内迁。因此,深圳员工的薪金水平“暴涨”,未必会给富士康带来外界想象的那么高的成本。
■龙华招募处从此将风光不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龙华科技园南门斜对面的富士康普工招募处,平时挤满求职者的小广场,已是空空荡荡。事实上,在富士康宣布提薪前的5月29日,已停止了普工以及其他岗位的招募工作,“下次招募时间将另行通知”。而此前,在富士康位于龙华普工招募处门前,每天的求职者少则数千,高峰时甚至过万。对于深圳富士康的“人力冻结”,有媒体解读为“筹备加薪”,但有分析认为,此举更像是顺势配合产业内迁,也许龙华招募处从此将风光不再。
有台商向记者透露,富士康正酝酿大规模的订单内迁计划。据介绍,自2008年以来,郭台铭为缓解成本压力已开始实施“产业转移”,将工厂逐步迁往以中国内陆地区为主的低成本地区。除深圳外,富士康在中国大陆还拥有10多座生产基地。分析认为,此次超量加薪,将成为加速富士康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的催化剂。
富士康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是否会大举转战至印度、越南等工资相对较低国家?昨天,深圳台商协会龙岗地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种可能性不大。他表示,尽管目前这些地区工资水平较低,但不意味以后不会提高,而且当地劳资关系更为复杂。他还表示,内地工人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具有相对优势;而且,对于台商而言,在内地开厂还有语言沟通方面的优势。还有分析表示,政府在税收调节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
■代工厂富士康 对苹果有无议价能力? 在香港上市的富士康国际主席陈伟良日前表示,与客户进行的价格谈判将在下一个季度内完成,公司将力求把增加的成本转移给客户。郭台铭一手打造的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的客户就是其代工对象——苹果、
戴尔、惠普等国际电子巨头。
面对这些电子巨头,富士康到底有多少议价权?
记者昨天接触到一位接近富士康的台商,他透露,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毛利率超过100%,而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组装厂,他们的毛利仅在2%至4%之间。据介绍,正在全球以499美元疯卖的苹果iPad,其在零部件方面的成本不足100美元。苹果iPad上市2个月来,这款介于传统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之间的电子产品,在全球的销量已突破200万台。
“富士康的代工能力可以达到每月200万台,我们是苹果iPad唯一的组装者”,记者昨天在深圳接触到的一位富士康高管这样“骄傲”地表态,“这样的代工能力目前在全世界只有富士康具备!”有业内专家也表示,让苹果等科技公司更换像富士康这样规模和成熟体制的代工企业是很难的。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