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工资将不仅仅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等内容,包括期权等非货币形式福利也拟被纳入工资内涵。昨日,北京正式启动劳动关系管理实务培训班,记者从其获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的《工资条例》中,将重新对工资的概念进行修订,“同工同酬”也将继“按劳分配”之后成为工资支付的另一原则。
正在研究制定的《工资条例》,将对工资支付进行统一立法。据悉,该条例将重点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工资的定义;二是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
关于工资的定义,目前所遵行的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应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6部分,皆为货币性工资。而据透露,在《工资条例》中拟将包括期权等在内的非货币形式福利纳入工资内涵之中。
关于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在《工资条例》中还将明确增加“同工同酬”。这表明,事实劳动关系形成后,企业的非正式合同工即劳务派遣工等,与正式工从事相同内容的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都应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而同等报酬是指在同一工资区间内上下浮动。
来自赉擘斯劳动咨询事务所的培训专家介绍说,以前实施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曾经规定,企业具有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除名、罚款等行政处分或处罚权力。“但这部条例已于去年废止,而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用人单位不再具有罚款权”。他建议,如果员工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或出现考勤不达标、违纪等情况,可依据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经济方面的扣减,但按照新条例其扣减款项不能超过月工资的20%,扣后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