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顾问|技能培训|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客服热线:0755-28098888
一句方言十元钱?
资讯来源:《新前程》发布时间:2009-09-10浏览次数:1462

如果公司要求你在办公场合不得说方言,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最近,武汉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向员工颁布“禁讲方言令”,规定“讲一句武汉话,罚款10元”。无独有偶,不久《桂林晚报》也有报道,桂林一家小型民营企业也在6月初发的通告规定:“为了避免一些本地职工一说桂林话,脏字就不自觉地从嘴中蹦出,即日起,凡上班时间,公司在职人员必须使用普通话与同事、客户交流,严禁使用桂林市及各县方言交流。一经发现,每次罚款10元……”

    公司为此设置了每天的“禁讲令”值班员负责“监听”。禁令发布第一天,公司就有十多位员工被罚款。

    一周之内,两家公司推出“方言禁令”,一时引起热议。近两天,议论已经开始“上纲上线”了,赞成派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力挺职场应该推行普通话;反对派则不甘示弱地大谈讲方言是基本人权……现在,我们并不站在国家利益和基本人权的高度,只是从职场角度,来看看大家对“公司禁说方言”是如何看待的?

    李联(上海籍):甲骨文公司

    公司应该倡导多元文化

    在办公室,我们上海本地人相互交流都习惯讲上海话,公司也从来没有规定过在上班时间只允许讲普通话;我们公司在广州的办公室语言也以粤语居多。相比方言,普通话不会让人产生语言以外的联想,但唯一的坏处是偶尔有可能被当作外地人。我身边的一些祖籍不在上海的同事有的在努力学习上海方言,有的则已经能够流利讲上海话,连我的香港老板也能够听懂、并讲一些简单的上海话。

    我们公司是外企,许多员工来自不同国家,工作语言是英语,但是公司在语言上也鼓励“多元化”。比如,某高管来自西班牙,那么他的办公桌上就有一面西班牙国旗,若有操西班牙语的客户电话,那么看看桌面上的国旗,就可以找到会讲西班牙语的员工。

    这两家“禁讲方言”的公司可能考虑到在武汉或桂林方言中,夹杂着太多外地人不易理解的词汇,会给外地同事、客户带来交流上的不便,产生误会。禁令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讲方言就会被罚款这一做法会不会引起员工反感、并引发不必要的管理或劳动纠纷呢?我认为,可以由公司行政部门发起“公司推广普通话”的倡议,员工在与客户打交道的时候就会“绷着讲普通话的弦儿”。地方语言沟通一旦产生障碍,自然就会找寻双方都能够听懂的语言,这是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过程,无须用10元钱“强迫”。

    秦利(西安籍):西安四通工控公司

    说普通话的必要性,并不比说方言的理由充分

    从新闻事件可以看出,推广禁令的两家公司均为二线城市的小型民营企业。目前也没有看到京穗沪等大城市的跨国大企业颁布如此禁令。国家对于普通话,也只是实行“推广”政策,一个民营企业为了避免一些“本地职工一说桂林话,脏字就不自觉地从嘴中蹦出”,就推出“禁方言令”,出此政策未免荒诞!如果是为了避免脏话,完全可以颁布“禁脏话令”,怎么可以因噎废食,干脆连方言都“禁”了?普通话里面也有很多脏字,如果有员工用普通话“脏字”,企业领导是否连普通话一并禁止?

    我的一个西安籍同事听我们讨论办公室禁方言的事,故意用陕西方言大声说:额滴神啊(我的天啊!)同事们就一哄而上,七嘴八舌地说要“罚款10元!”最后,被纠缠不过的同事以请大家吃雪糕了事。

    杨衡岳(湖南籍):广州衣佳人服装服饰公司

    不赞成把普通话变成为“小语种”

    在我们单位,普通话是“小语种”。因为单位里90%以上的员工都是广州本地人,所以无论是在会议室还是休息室,大家都是用粤语交流。

    每次开会,大家都在用粤语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轮到我发言,普通话就打破了本地方言的“和谐”,同事们这才意识到有外地同事存在,随后改用普通话继续会议。

    我的一个河南籍同事,听不懂粤语。但是她们部门办公室就4个人,3个都是广东人,经常用粤语对话,虽然知道他们没有说她坏话,可是她心里就是难受。瞎想他们肯定是在谈论什么不想让自己知道的事,偶尔看到他们还用上网的方式聊,她就越发疑心重。其实她明知道没必要那样想,可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很苦恼。最后,走人了事。走之前,她发给这几位同事的邮件中写道:“用普通话沟通本来就是对其他同事的尊重,如果几个同事在办公室用方言交流,旁人难免会琢磨他们是否在说些不可告人的事儿。在办公室大声讲方言的人,自己可能觉得很拽,却不知别人看你很土鳖……”

    因此,我觉得虽然使用方言的习惯无可厚非,但在职场中还是应该尽量多使用普通话,这样才更有助于团队的建设和凝聚。当普通话成为“小语种”的时候,也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巫峡(重庆籍)

    会方言相当于掌握一门外语

    最讨厌的企业管理方式就是罚款,这不是把员工都当成任意摆弄的“傻儿”嘛,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罚个五块十块,好像员工之所以遵守规定只是因为心疼钱,觉悟就啷个低?我看这种管理方式才真是很不规范。

    在一些岗位,比如电话呼叫中心、营业员、售票员等,讲一口标准普通话十分必要。但如果客户喜欢说方言,改用方言接待不是也挺亲切嘛。传播学中有个名词叫——“接近性”,只要效果好,形式何必教条死板?讲普通话的优势在于沟通方便,但缺少你自己的烙印。对我来说,它是一种工作语言,仿佛和计算器、复印机没有什么区别。语言到了纯粹讲工具作用的时候,就少了些亲切,更像是一种告知。

    我想,即使你在工作中使用方言,只要得当,也没有什么不妥。若一个商场的服务员,能对四川客人说成都话,告诉他这件衣服很适合他,相信要比他说普通话更能得到客人的认同。从这个角度来看,你有一门方言,相当于掌握了一门外语,这要比没有强。

    分析

    不少人认为工作场合说普通话也是职场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在正式的工作场合说方言,会让人感觉这家公司非常不规范,而且会让不懂方言的人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让人不安。

    虽然每个人的意见不尽相同,但每个人都认同一点:职场应该提倡员工用普通话交流,但在一些情况下使用方言交流未尝不可,比如当客户说的是方言时,或者和本地同事私下闲聊时。这时,方言反而有助于双方的沟通,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当然,由于交流语言也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员工应该灵活应用,不会方言或者不会普通话都可能使自己被排斥在圈外,所以,异地员工也不应一味指责说方言就是不尊重自己,应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理解不同的语言,才能够使自己更快地融入到团体之中。



出处:《新前程》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