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顾问|技能培训|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客服热线:0755-28098888
劳动力需求市场出现“井喷”行情
资讯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09-08-13浏览次数:1645
 

劳动力需求市场出现井喷行情

深圳特区报记者深入人才大市场、龙华三和职介市场调查发现经济复苏带来就业机会增加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去年当金融危机呼啸而来,很多单位停止了招人,有的甚至还不得不进行裁员。在严峻就业形势面前,许多人发现:找一个工作太难了!

  如今,经济复苏的曙光赫然出现,很多人急切地想知道:单位又开始招人了吗?需求市场是否转暖?哪些行业容易就业?

  连日来,记者来到深圳人才大市场、龙华三和职介市场等地,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用人需求二季度开始迅速升温

  深圳人才大市场是我市最重要的人才市场,来这里的招聘单位和求职者一般处于中高层次。记者到这里时,7楼的行业专场正在举行电子、通讯、计算机行业招聘会,吸引了大批招聘单位进场,正对着大门口的摊位就是有名的富士康公司。

  “4月份起,富士康开始进场招聘,而且每天都要4个摊位。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综合部经理谢永刚介绍,从第二季度起,深圳许多大型企业和单位开始招人,人才市场暖风劲吹。他说,今年一季度,虽然中心投入近百万元推出了招聘求职公益服务周活动,但整体上进场招聘单位和提供岗位数仍然比去年同期减少13%和22%。而二季度到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变。4月至7月,人才大市场进场单位提供岗位数分别是86146、108851、131459、139063个,不仅月度环比连续增长,和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实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6、7两个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143%和135%。

  在龙华三和职介市场,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三和是深圳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家民营职介机构,拥有的招聘市场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公司董事长戴景华用火爆来形容目前的就业市场,他说,去年最高的用工需求出现在8月份,进场招聘企业17523家,提供岗位数351140个,而今年从6月开始,每个月都超过去年8月的数字。

  戴景华介绍,金融危机发生后,用人单位从去年9月开始大幅减少招聘,今年2月份加上春节因素,进场单位提供的岗位减少到最低点,只有14387个。被压抑了的用工需求在4月份开始迅速释放,4至7月进场单位提供岗位数分别为287664、309309、427466、503641个,6月比5月增长38%,7月比6月增长18%。这种良好势头一直延续到现在,8月份的前6天,提供岗位就已经突破了10万个。

  “目前的情况和2007年用人需求的高点相比还有差距,但可以明确的是,冬天已经过去。戴景华十分肯定地说。

  电子制造等行业需求最大

  迅速升温的劳动力需求市场中,哪些领域最为火热?哪些行业易找工作?工资待遇如何?

  市人才大市场和三和提供的数据均显示,电子行业用人需求最大。无论是进场招聘单位的数量,还是提供岗位的数量,几个月来都遥遥领先其他行业。在三和职介提供的7月份行业招聘情况汇总表中,记者看到当月电子电器业进场企业3285家,提供的岗位高达93959个,远高于第二名机械制造业。不仅总量第一,电子行业还是首批回暖的行业。市人才大市场数据显示,4月份电子行业提供的岗位数和去年同期相比率先实现正增长,幅度高达48%。

  最近几个月,进入人才大市场的招聘单位提供岗位数最多的前10大行业是电子、制造、计算机、金融、化工、机电、通讯、汽车、建筑、服装。到6月份,前8个行业提供的岗位数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了正增长,增长幅度前三名的是汽车、化工和金融,分别为169%、142%、139%。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水蒲分析认为,这与深圳产业结构和经济复苏的态势基本吻合,就拿汽车和金融业来说,去年两者都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行业景气度一直较低。今年二季度开始,情况出现逆转,汽车销售火爆,股市开始走牛,这相应地带动了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加。

  记者在人才大市场5楼招聘现场感受了行业回暖对单位用人的影响。穿行在各摊位之间,不时可以看到证券公司摊位。安信证券深圳金运世纪营业部招聘客户经理数量高达50名,看到记者在摊位前驻足观望,招聘人员主动迎上来,边递公司资料边充满诱惑地说:我们这儿无责任底薪就高达2至3千多元,加上各项提成做得好的一个月挣个2万3万都不成问题。

  在工资待遇方面,记者了解到基本上和去年差不多。拿电子行业来说,在行政人事部门工作的一般员工月薪在1400元至3300元之间,管理人员在2700元至7000元之间。但少数企业的一些岗位,工资略有下降。

  企业招工难度开始加大

  二季度以来,和需求迅速升温形成对比的是,求职者的反应似乎较为迟钝,他们并没有大量涌入市场求职。

  在市人才大市场,一季度提供岗位数近23万个,入场人数近46万人,两个求职者才有1个岗位。而5至7月,提供岗位数增加到近38万个,而入场人数反而减少到34万人,一增一减,使大约0.9个求职者就对应有1个岗位。而去年同期进场人数为52万人,平均2.9个求职者才对应有1个岗位。三和的情况与此接近,基本上1个求职者对应的岗位有3个左右。

  最近几个月,求职比去年同期变得更加容易,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对求职者这是好事,但对企业来说,却是苦恼。一些企业招不到人,不得不多次到人才市场摆摊。记者在人才大市场见到一家颇具规模的国际物流公司的老总,她每周都必须到这里来招人。富士康有关负责人在现场告诉记者,他们似乎感觉到招工难又开始出现了。

  为何进场的求职者环比和同比均大幅减少?陈水蒲分析说,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二季度之前,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大幅减少,涌入市场的求职者多数碰壁而归,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求职者找工作的热情,他们很多人选择了暂停求职,有些甚至回到了家乡。如今经济回暖,他们的感知滞后,有的仍然对求职信心不足。这些都影响了人才市场求职人数的增长。

  有关人士认为,现在就业环境比去年更好,求职者应当大胆走进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分享经济回暖的成果。

  就业形势将进一步向好

  陈水蒲告诉记者,从就业看经济,就业是风向标,用人需求强劲增长,说明深圳经济型反转势头很好,实体经济回暖步伐加快;从经济发展看就业,经济发展是就业的基础,没有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就业的增加。对下半年就业市场,陈水蒲充满信心地说,在经济回暖这种大背景下,人才市场会迎来更加旺盛的需求。

  但有关人士提醒,在需求增长的同时,如果求职者人数不相应增加,造成供给不足,企业用工荒难免再次出现。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清华 王轲真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