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后经销商上门要求清账安力嘉公司被迫关门员工被遣散 负债近亿三鹿子公司被申破产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在电梯关闭的一刹那,这行写在朝阳区怡和阳光大厦C座20层中庭的字迹,遁灭在黑暗中。
这里,是安力嘉乳品(北京)有限公司的办公地址。如今,这家三鹿集团在北京的唯一一家子公司,已经被申请破产。
记者今天从市二中院了解到,三鹿集团的第一大股东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已向该院申请安力嘉公司破产,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
连日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安力嘉公司及其员工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的窘境。
安力嘉实地探访
大门紧锁公司被断电
“整个楼里,一买买下两层的就他们一家!原来公司很大的,太可惜了,受了三鹿的牵连。”大厦保安说。
6月26日,朝阳区和平街东土城路12号院怡和阳光大厦C座。
大堂里挂着一块指示牌,上面标注着大厦里各公司的名称和所在楼层。大厦的20层和21层,没有在牌子上标注,大厦保安告诉记者,那里是安力嘉乳品(北京)有限公司以前办公的地方。
电梯里人满为患,而后又逐层散去。行至20层,电梯门关闭的一刹那,一切陷入黑暗。借助着手机发出的微弱的光,记者看到了安力嘉公司的中英文标识。
中庭左右的两扇玻璃门,各自用铁链和一把大锁锁着。房间里还摆放着沙发、茶几、书柜等家具,打开的柜子已空空荡荡。
没有“遣散通知”,没有“情况说明”,两层楼的公司门上,都只贴着这样一张纸:“公司快递请转7层物业收”。
人去楼空信件无人收
“这些都是给安力嘉员工的信。”在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拿出了厚厚两摞信件。
其中有4封EMS来自朝阳区劳动仲裁委,寄出时间为6月中旬,封皮上注明是仲裁书;还有一封EMS于6月25日从朝阳法院寄出,“受理”一栏上打着钩。而在收件人一项上,均写着“蔡树维”(安力嘉公司法定代表人)三个字。
另外,还有从社保中心或银行寄来的信件,都足足有半个月没人领取了。
“之前还有人过来,现在好久没人来了。”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大厅的保安也证实了这点。“去年九十月份,好多人过来。最近几个月一个也没见着。”
不过这位保安对这家已经关门的公司颇具好感:“整个楼里,一买买下两层的就他们一家!原来公司很大的,太可惜了,受了三鹿的牵连,其实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啊!”
安力嘉破产内幕
与世界强企联姻安力嘉成三鹿主要支撑点
安力嘉宣传语——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安力嘉公司的营业执照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20日。
根据公开的资料,安力嘉乳品(北京)有限公司是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作为公司主营的安满孕婴系列,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在东南亚及港澳地区一直占有极强势的市场份额。
在公司内负责营销业务的王军对此深有感触。“我去广州出差,一上出租车,跟司机聊起来我是做奶粉的,人家就问,是做安满吗?这个牌子让我们这些员工挺自豪的。”
刘燕是在公司成立时进入的,一直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她告诉记者,安力嘉公司在全国有近千名员工,北京总部有近百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
但这支年轻的团队并不稚嫩。刘燕说,安力嘉营销团队中的人才,都是以“挖”为主,包括来自伊利、蒙牛、美赞臣、雅培和汇源等著名企业的精英。他们经验丰富,工作充满热情。
高层更是对安力嘉寄予厚望。安力嘉公司总经理陈彦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5年内,让安力嘉挤入高端配方奶粉市场前列。
而三鹿集团行政副总经理张振岭曾说:“借助安力嘉进军高端奶粉市场,将是三鹿未来增长的主要业务支撑点。”
标榜洋奶粉用三鹿奶源安满被召回
安力嘉宣传语——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公司发展第一年,经营额就已经上亿。可到了第二年,出于种种原因,下达的指标完成得不理想。”王军说。
于是,安力嘉公司有了新的策略。浙江金华区的销售经理李强说,公司打起了降低成本、国产化的主意。2008年,在奶罐上印着“100%新西兰原产奶源”的安满孕婴乳品系列,有部分批次使用了三鹿的奶源。
但谁也没想到,这次“尝试”的代价如此沉重。王军告诉记者,2008年9月初,总是憨态可掬的大胡子白人安迪,突然以退休的名义回国了。
安迪平时在安力嘉公司市场部办公,他的官方身份是恒天然公司中国区高级品牌经理。“谁也没意识到什么,大家还欢送他,赠给他一把扇子,上面签着大家的名字留做纪念。”王军说。
而在不久后,三聚氰胺事件曝出。在朝阳法院审理的一起安力嘉员工劳动仲裁案中,记者在案卷里找到了一份安力嘉公司的“声明”。
上面是这样阐述当时的情景的:三聚氰胺事件后,安力嘉公司经营的安满和安怡奶粉因为系三鹿集团包装的,外包装上标有“授权三鹿集团分装”字样,已被大部分卖场下架或退货。
安力嘉品牌的系列产品因使用了本地可能受污染的奶源,已由公司主动召回。安满孕妇奶粉使用国内奶源批次的产品,也由恒天然集团发出公告主动召回。
2008年9月初,三聚氰胺事件曝光。
安力嘉的窘境
被迫关门员工回家等消息
一些听到风声的经销商,开始围在安力嘉公司大门前不走,要求清账。
三聚氰胺事件后,恒天然公司宣布,因投资三鹿,公司损失了1.39亿新西兰元(合9500万美元)。该公司将安满和安怡奶粉品牌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收回,不再继续投资。
而三鹿集团的资金此时已被冻结。一些听到风声的经销商,开始围在安力嘉公司大门前不走,要求清账。
2008年9月底的一天,安力嘉公司总经理陈彦把所有人叫到20层会议室,并和各区的经理进行视频会议,让所有员工“回家等待消息”。
2008年10月10日,安力嘉公司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解释了公司面临的困境:受此次事件影响,安力嘉公司因现金紧张造成资金链严重断裂,虽经数周努力,仍然无法争取到三鹿集团及恒天然集团在资金及其他方面的支持。目前公司已经无法继续正常运营。
同时公司宣布,除少数人员留守负责收尾工作外,“公司不得不提出解除公司与其他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
负债9000多万被债主申请破产
对于安力嘉公司,打击接踵而来。就在大部分员工担心公司命运的同时,2009年5月21日,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向北京市二中院申请安力嘉公司破产。
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称,2008年2月,安力嘉公司与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签订借款协议,约定由石家庄乳业公司向安力嘉公司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贷款年利息为7.47%,贷款期限为1年。
三聚氰胺事件后,安力嘉公司全面停业。2009年2月10日,石家庄市中级法院裁定三鹿集团破产。
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安力嘉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673.58万元,负债总额为9774.59万元,所有权益为-8101.01万元。
目前,借款协议约定的还款时间已经过去数月,安力嘉公司仍未能履行还款义务。为此,石家庄乳业公司以安力嘉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已经丧失清偿能力为由,向二中院申请该公司破产。
针对破产一事的工作进展,石家庄乳业公司的代理律师强小磊表示不方便透露详情。
而因为案件刚刚被受理,安力嘉公司的命运仍是一个未知数。据法律人士分析,安力嘉公司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还有一种是安力嘉和债权人达成和解,申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样或许有可能使企业起死回生。
坚信公司最好散伙后MSN改名留念,有人曾义务留守仨月未找工作,未料之后遭遇尴尬—— 人去楼空员工离职证明都难开
这曾是一支团结的队伍。散伙以后,很多人为MSN改了名字:"永远的安力嘉".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自身的尴尬。由于公司的承诺未能兑现,这些白领不仅拿不到拖欠的工资和社保,甚至连离职证明都开不出来。很多人找到新工作却又无法签劳动合同,甚至有人因为社保问题无法解决,不得不离职。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名安力嘉员工,了解到他们心头的百种滋味。
安力嘉人的自信
——安力嘉的目标:做最具竞争力的乳制品公司
“我们的奶粉是最好的”
“销售状况本来很好。我们的安满奶粉,是最好的奶粉!”浙江金华地区的销售经理李强语气里带着骄傲。
他说,在金华这样的二线城市,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安满奶粉还在销售,而且销售得很好,“很多人整箱整箱地买”。
“即使到了今年,淘宝网上还有很多人在找安满奶粉呢!”他说。
说起当初的日子,李强表示,业绩好的时候,自己的月薪能达到六七千元,这在金华地区属于不错的收入。
“两千底薪,加上各类补贴有两千五六。完成任务还有一千元奖金,然后是提成……”说到这些,李强的语气里还有几分神往。
“两年后安力嘉还能起来”
李强也坦然承认,公司至今还欠着自己几千元工资。“我不怨恨三鹿,就是觉得公司走到今天很可惜,公司其实是很有潜力的。”李强说。
得知公司出现危机后,李强和同事们还在坚持上班。“国庆的时候,大家都在给经理发短信,问他国庆节后怎么安排呢!”他说。
为了生计,李强早已转行。但他还坚持认为,“安力嘉就是运气差,过个两年,还能做起来。”他并不知道,安力嘉正面临破产的命运。
在怡和阳光大厦C座20层和21层,中庭都是安力嘉公司的中英文标识。
借助手电筒的亮光,记者一行人还看到,安力嘉公司在大堂里粘贴有大量宣传画。每幅画的下面,都写着大量的宣传语,和关于公司目标、团队、品格等各个方面的描述。记者用手一摸,上面已满是灰尘。 摄/记者王丹
安力嘉人的干劲
——安力嘉的技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提高
到下班时间没人走遇到会议就是通宵
更为公司感到惋惜的,是负责某方面营销业务的王军。2007年底,他被挖到安力嘉,月薪12000元。
王军带着自己搭建的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规定下午5点半下班,到了点没一个人走,一般都会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如果遇到销售会议,那就是通宵!”
回到家,利用业余时间,王军还在为安力嘉规划着未来。“在我的笔记本电脑上,有一份很长的文档,这是我用一年的时间做出来的,它是安力嘉未来5年的营销规划。”
“可惜方案还没来得及拿出来,公司就不行了!”说到这里,王军黯然低下了头。
公司停止运营后,王军还到怡和阳光大厦里转过。“看着门上的大锁,我总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大的一家公司……”他说。
安力嘉人的笃信
——安力嘉的团队:打造团结善战、不断创新、充满激情的团队
散伙以后MSN改名“永远的安力嘉”
人力资源部的刘燕说,安力嘉公司人员很稳定,离职率一直很低。
王军也表示,公司员工都很团结。散伙以后,很多人都把MSN的名字改为:“永远的安力嘉”。
而包括王军在内的许多员工,出于对公司的信任,在公司已经发布“告警”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将档案和社保转出。“当时我想,用得着吗?就算公司OVER了,也得给大家一个交代啊,领导会站出来的。”
2008年10月10日,公司在发给全体员工的邮件里也明确表示,公司将于10月31日解除与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并按时发放9月份工资及其他费用,并给予经济补偿。
“但我除了9月份的工资,其他的什么也没有。”王军说。
部门总监义务留守仨月没时间找下家
即便公司已经停止运营,但当需要一部分人没有任何报酬地留在公司处理善后事务时,某部门总监杨敏选择了留守。
在散伙回家那天,很多人流下了眼泪。杨敏也很伤心。
善后工作琐碎繁杂,杨敏没时间为自己寻找下家。她一直坚守到去年12月,直到今天杨敏还没有工作。
安力嘉人的幻灭
——安力嘉的品格:信以致远,正以服众,行以垂范
人去楼空员工离职证明都难开
但事情随后的发展,让大家始料不及。公司留守人员撤离后,大门始终紧锁,公司高层领导再也联系不上了。有人千方百计找到了法定代表人蔡树维的新手机号,但拨通以后总是无人接听。
员工流传着一种说法,总经理陈彦去了黑龙江一家乳品公司,蔡树维去了三元公司当副总,但这点记者并没有得到证实。
安力嘉公司的劳动合同是三年一签,绝大多数员工的合同还没有到期。“我现在算什么,我还是不是安力嘉的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采访中,很多安力嘉的员工这样对记者说。
因为公司已经人去楼空,转档案、社保和开具离职证明都成了难题。由于旧的社保关系还处于持续状态,很多员工找了新公司,但单位根本无法缴纳。甚至有一位女员工由于社保问题无法解决,不得不离职。
员工讨要欠薪三鹿安力嘉互相推诿
一位员工给媒体写了一封信:“每个同事(被拖欠的费用)基本都有1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5万-6万元。找公司,什么事情都往三鹿身上推,三鹿就往安力嘉身上推。我们无法像经销商那样去石家庄找政府,找三鹿,我们也成了受害者。”
王军曾去找过劳动监察大队。但找不到人,劳动部门也没有办法。
身处外地的员工更是维权无门。他们的人事关系在广州等各地的劳动派遣公司,劳动派遣公司也在推脱——“他们还欠我们钱呢,我们已经起诉了!”
安力嘉人的寒心
——安力嘉的宣传语: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为员工打报告财务不批
作为留守人员中的中层领导,杨敏了解不少内幕。
她说,当时公司的部分高层包括总经理陈彦等人,一直在努力为员工们争取利益。按照他们的意思,只要公司还有钱有货,就应该为员工解决拖欠的工资及社保等问题。
“但是,打了无数次报告,都没有批下来。财务负责人王猛不同意。他和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蔡树维都是三鹿集团派下来的,他只认蔡的签字。”杨敏说。
离职证明成诉讼砝码
杨敏为公司的努力,什么也没换来,公司一直拖欠着她的个人补贴和个人垫付的会议费,一共有4万多元。
最终,她选择了到朝阳法院起诉。
法庭上,公司律师的说法让她更寒心。在调解阶段,律师居然把“离职证明”当成了诉讼的砝码——只要你同意调解,就给你开离职证明,否则你工作不好找。
有几十名员工到朝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解除劳动关系问题提起仲裁。但在部分仲裁书中,仲裁委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应向用人单位自行提出主张,不属于该委受理范围。
称没三鹿其他员工“幸运”
聊起金融危机中那些被辞退的员工,刘燕和王军露出“羡慕”的神情。“人家多好啊,起码离开时能拿走自己的东西。我们拿都拿不了!”
他们觉得自己也不如三鹿集团的其他员工“幸运”。“集团起码明确告诉员工,公司破产了。人家心里石头也就落地了,我们呢,心里一直悬着!”
大家都觉得太不公平——“都是三鹿的子公司,为什么我们的结局就是这样?”
杨敏说,她听经销商说,他们去找石家庄市政府的时候,政府根本不知道三鹿在北京还有这么一家公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