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顾问|技能培训|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客服热线:0755-28098888
别让小争议酿成大事端
资讯来源:工人日报发布时间:2009-05-11浏览次数:2190
 

  解决大事端的成本必然大大高于化解小争议的成本,因此,及时发现且化解小争议、小问题,是各方必须着手的事情。而各职能部门的恪尽职守,以民为本,应该是最有效的途径。

  据《新华每日电讯》5月5日报道,近一个阶段以来,由劳动者权益受损等劳动争议案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快速上升。在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地区,打工者手拉手拦住大路要求加薪的现象屡见不鲜。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身份置换经济补偿不到位、历史遗留问题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群访“散步”、怠工情况,也呈上升趋势。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和全国律协评出的几位“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认为,职工意愿表达不通畅,一些企业存在“非正常强势”的心态和行为,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劳资纠纷。大部分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群体性事件,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由单纯的劳动争议纠纷,引发一定规模的非正常维权事件,无论对劳动者、用人单位,还是对政府部门和社会来说,都可能会付出巨大的成本。

  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应该获得相应的收入和国家法律赋予的各项权益,这本是一个简单的契约,但在一些用人单位眼里,按劳付酬成了一种“恩赐”,劳动者的正当要求成了“闹事”;一些劳动监察部门只有当出现群体上访、投诉事件时,才启动监察程序;在一些仲裁机关和法院,快速解决变成了程序“马拉松”,案件执行不力;职工拿不出太多的时间和财力耗在仲裁、打官司上。于是,本来据理力争的劳动者选择了非理性上访,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社会问题。

  如果劳动者的正常诉求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合理满足,如果劳动者的意愿能够在现有解决机制内通畅表达,如果劳动者的不满能够得到一定形式的合理宣泄,如果职能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如果相关救济渠道能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有些问题就完全可以化解在萌芽状态。

  但是,这些应该有的、应该启动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在一些地区并不健全,或没有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小争议、小问题不断累积,最终酿成了大事端。

  解决大事端的成本必然大大高于化解小争议的成本,因此,及时发现且化解小争议、小问题,是各方必须着手的事情。而各职能部门的恪尽职守,以民为本,应该是最有效的途径。

  比如,对于劳动者的合理诉求,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应及时介入,劳动监察部门应密切关注,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应迅速处置,人民法院应快速审理,杜绝出现那种没人理、裁决判决出来了不能执行的现象。即使是一些因政策、法规不健全原因而产生的矛盾,也可以通过制度完善、机制协调而加以解决。如此,才能尽快疏通劳动争议解决渠道的“梗阻”,使劳动者的合理要求得到及时满足,避免发生小争议演变成大事端的非正常维权事件。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