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顾问|技能培训|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客服热线:0755-28098888
“炮灰团”频发过劳死,谁之过?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09-04-14浏览次数:2573
 

  核心提示

  不久前,深圳某数码技术公司的一位中层干部朱波因长时间加班而在家中猝死,这一事件再度引发了有关职场人过劳死的讨论。

  据该公司员工反映,以朱波为代表的一类员工被称为“炮灰团”,为赶进度连续加班已成常态,“最多一次曾连续加班5个通宵”。据了解,过度加班、员工压力大已经成为行业性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加班猝死的事件频发,与盛行一时的“床垫文化”、“狼性文化”等所谓企业精神密不可分。在就业局势不景气的当前,经历过裁员降薪浪潮还能留下的员工们无疑会为了保住饭碗而更加拼命地工作,也更加忽略了压力和健康,由此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炮灰团”。

  那么当下“炮灰团”的现状如何?他们的生存困境又凸显了哪些深层问题?企业和法律给予了他们怎样的保障?他们本身又该如何从中吸取哪些教训?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现状近六成职场人士处于高压状态

  并不是每个人都自愿充当“炮灰团”,但是在企业的压力文化下他们不得不低头。

  职场人士所面临的压力状况十分堪忧。据智联招聘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两成的职场人明确地认为自己“过劳”,具体比例为16.4%,而另外,42.6%的人认为自己“比较过劳”,两者相加,即将近六成职场人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正常的工作状态,处于一种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当中。

  虽然压力是普遍的状况,但是锦田顾问总经理任戈则认为,盛产“炮灰”、员工过劳的现象通常在医药、IT等行业比较突出。因为这些企业组织多数推崇狼文化,就是把市场当作草原。

  “草原是很难存活下来的,他们认为争夺市场就是一场战争,狼文化就是要‘嗜血’,见到机会就要冲上去,不放过任何的机会。”任戈表示,“这也是一种生存文化,企业为了生存就必须拼搏,就会有紧迫感,这个时候员工就会牺牲掉个人娱乐和休息时间,出现过度加班等情况。”

  而智联招聘资深职场顾问吴凡则指出,“床垫文化”、“狼性文化”等高压文化通常见于大部分企业的草创和高速发展阶段。

  原因

  企业发展低级阶段  靠超额人工来谋利

  对于过劳死事件频发,除了企业的压力文化,从更深一层来看,归咎于国内用工制度的不完善,和国内企业中受雇的员工所处的弱势地位。任戈如是认为。

  他指出,在西方国家,劳工法律比较完善,加班的工资很高,往往是正常工资的几倍,所以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要求职工加班;但是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这种法律意识,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弱。

  “为了出成绩或者保住自己的饭碗或者处于企业的压力之下,国内企业的员工的工作时间不仅达到八个小时,八个小时之外也有奉献,而且很多情况下还是无偿的。虽然有了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对加班和赔偿等有了一些规定,但是由于在实际的运作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贯彻执行的效果并不好。”

  此外,任戈认为,这跟大部分中国公司目前尚处于管理的初期,需要靠人的努力和超额的风险来维持公司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珠三角的一些企业里面。员工工作时间可能达到10个小时,或者12个小时,都是很普通的事情。”

  实际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概念,但是当时这个概念受到了人们的嘲笑。但是现在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了国外企业公认的概念。

  问责

  虽是良心话题,但企业应承担一定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员工过劳死案例的企业多数都辩称自己并无责任。

  之所以如此辩称,一方面是因为生命徒然消逝有太多的可能性,医学上也较难给加班责任以有力举证;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法律上对这块还没有明晰的界定。因此有人说,加班猝死是个良心话题,没良心的甚至可以一毛不拔。

  不过,任戈认为,对于员工的过劳死,企业是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国外就有很多类似的法律案例,比如一个老太太在公园里面散步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她就有权利要求公园对于她的伤势进行赔偿。这遵循的就是这样一个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我是在你的经营场地里面权益受损。

  也有专家指出,在加班猝死这个问题上,政府职能部门也应该有所作为,有必要针对过劳死的情况制定有关法律,为加班猝死者赢得合法合理的补偿,并最大限度地预防死亡。同时,也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劳动执法监察,明确并追究用人单位违反法定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规定的法律责任。

  此外,除了经济补偿,企业也需要建立一些机制帮助员工释放工作压力。比如说,有些公司专门设置了减压的课程,让那些可能会遭到客服的投诉而有心理压力的员工接受情绪压力的培训课程。除了培训之外,企业也可以丰富员工的活动,加强企业内部文化。

  自省

  不能拿身体换事业

  实际上,企业的加班现象虽然普遍,但是像加班文化严重到没事也不能按时下班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职场人还是由于工作量大,以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而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

  对此,吴凡认为,职场人士需要自省,牺牲自己的身体赚取金钱和高升的理念并不值得提倡,反而会给身体带来种种隐患。职场人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在上班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空闲的时间里面采取适当的方式给自己减压放松。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工作积极认真的态度值得认可和称赞,但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更加重要。已经有人呼吁:劳动本是谋生的手段,不是终结生命的利刃。

  ■链接

  近期过劳死案例

  今年3月初,在广州市海珠区一位清洁工老郭因身体不适提前1小时下班回家睡觉,这一觉他再也没有醒来。次日凌晨4时许,老郭的妻子打算叫醒他上班时发现他已在睡梦中去世。

  按照李姨的介绍,他们公司的清洁工一天约工作13小时,中间有一个半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老郭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连续工作了一个月,期间没有休息过一天。

  老郭的后事已和公司协商完毕。虽然具体死因尚未出来,但家属已经决定接受公司提出的“按非工伤处理,补偿5.5万元”的建议。

  无独有偶,3月19日,成都某IT公司的员工田金勇在上班途中猝死。田金勇才32岁,在一家IT公司上班,他身后留下一对才一岁零两个月的双胞胎女儿。田父说儿子走的头一天忙到凌晨1点多才上床睡觉。据田金勇的家属透露,七八年前田曾患过心肌炎。医生认为猝死可能跟他之前患过心肌炎有一定的关系,过度疲劳也是重要的诱因。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