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顾问|技能培训|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客服热线:0755-28098888
东莞大力引进人才 构建人才洼地
资讯来源:发布时间:2007-09-04浏览次数:2484
全球化竞争时代,几乎每个城市都在拿人才说事儿东莞概莫能外。先是作为一面镜子,“国以才立”与“政以才治”被用以借古鉴今;接着作为一种工具,或经世致用,或精心储备。几年间,东莞人才队伍建设可谓高潮迭起。一系列事关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的制度规定竞相绽放,激活了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各路精英走向前台。

  难以想象,没有新的人才支撑和持续的创新文化,东莞的发展能够持久保持。毋庸置疑,实施人才战略,建立人才高地,已成为决策层和民间社会的共同愿景。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特别指出,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创新文化”。2007年春,在东莞经济社会大转型的重要节点上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人才建设与城市发展这个时代命题如此阐释,“努力集聚高素质人才、发展高质量经济、打造高品位城市”。

  要实现东莞的经济社会“双转型”,要建设富强、文明的和谐社会,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为此,东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几年来一再放宽外来人口入籍东莞的政策,着力于人才建市,构建人才洼地的工作。几年来,东莞市一方面大力鼓励外来人口落户东莞,另一方面又采取极为优惠的政策引进高层次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来莞工作,先后出台了《东莞市关于引进人才的三个规定》、《关于加快建设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制度的意见》、《东莞市企业人才迁户暂行规定》、《东莞市事业单位聘用人才迁户暂行规定》、《东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莞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与此配套的是,这几年东莞还为各类人才发放人才发展专项基金630多万元,为东莞市引进人才,构建人才洼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市委市政府一直很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从2002年起便加快了人才引进力度,逐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2006年制定了《企业人才迁户暂行规定》,进一步放宽了企业管理型、技能型人才入户条件。目前,我市人才总量占人口总量的比率只有10.5%,与中等发达国家的12%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总量1.6%,与中等发达国家同比约低3个百分点。东莞市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再引进10名院士,并引进培育百名专家、千名博士、万名硕士或高级职称的人才、10万名学士或中级职称的人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才拥有水平,跟上东莞创新创业发展的步伐。2007年4月25日,东莞决策层和民间社会对人才的热情烧至沸点。这一天,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亲临会场部署“人才工作年”计划。

  “十五”期间,东莞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6.3万人,其中本科学历13.1万人,硕士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1.2万人。人才总量由2000年的37.6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83.9万人,增长了1.2倍,其中硕士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由2000年的1600多人增加到1.3万多人,增长了7.1倍。至2006年,东莞人才总量达94.6万人,高层次人才达1.5万多人,其中在东莞工作或有科技合作关系的两院院士16名。

  就引进载体来说,留学人员创业园从2003年底成立以来,就成功引进企业57家,引进留学归国博士32人,硕士28人;再如,百名专家引进工程仅用3年时间就引进专家106名,提前2年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博士创业洽谈会连续办了三届,共给东莞企业提供博士、专家355人次,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11个。

  市委书记刘志庚特此强调:“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以‘荟萃八方人才,兴旺一方水土’的宽广胸襟,聚才纳贤,打破国籍、户籍、身份、学历、年龄等限制,加大户籍、用人、分配、社保和职称等制度改革,实现人才进入的‘零障碍’。”

  这几年,东莞对人才政策进行了一次清理,作出了一些调整,但他还是态度鲜明地进一步表示,“要继续清除那些人为设置的障碍,疏通人才‘绿色通道’,比如,理顺市镇(街)与村(居)的利益关系,解决村(居)不愿接收人才入户的问题。”

  2006年5月28日,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放出放宽入户门槛的信号。随后应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东莞市引进人才暂行规定》、《东莞市事业单位聘用人才迁户暂行规定》、《东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莞工作的若干规定》等四个政策文件。在今年4月25日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决定,2007年为全市“人才工作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设计,今年“人才工作年”总体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04.6万人,增长10.6%;人才占人口总量的比例达到13.8%,增加1.3个百分点。高层次人才达到18500人,占人才总量的1.8%,比2006年增加0.2个百分点。再申报建立3-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再引进和培育3-5名院士、30名专家、300名博士、3000名硕士或高级职称的人才、3万名学士或中级职称的人才、10万名各类人才。据透露,今年还要抓紧完成《东莞市企业人才迁户暂行规定》的修订工作。通过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一方面扩大人才户籍制度覆盖面,规范企、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解决人员入户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保障人才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从今年起,东莞还将原来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和留学人员专项基金合并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按逐年有所提高的原则,确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列入“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财政预算。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