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建议设“珠江学者”计划留住人才
资讯来源:发布时间:2007-09-12浏览次数:2971
“现在高校科研人员考核机制,制约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大学教授们都争当科长、处长去了。”
昨日,“整合创新资源,加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专题协商座谈会在广东省政协举行。与会人员就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农科院7年流失百余人才
省政协调研指出,现在很多科研机构为了生存,将主要力量和资源配置到短、平、快的项目和追求生产利润上,一些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工作、长期的基础性观测工作,以及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的公益性科研工作受到削弱。如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总结建院35年来的10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8项是上世纪80年代前研发的。另外,由于改革配套政策不完善,缺乏稳定的保障体系,人才队伍建设遇到较大困难,科技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省农科院1999~2006年科技人才队伍呈负增长,减少111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科技骨干。
省政协常委、民进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张波就表示,现在高校科研人员考核机制,制约了科研人员的创新。高校“官大学问大”、“有项目没成果”现象形成恶性循环,大学教授们都争当科长、处长去了。
建议设“珠江学者”计划
针对这些问题,省政协建议切实增加对省属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科研机构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对于关键性技术创新,工作周期长的基础性、公共性科研工作,必须由政府投入,建立一支专门队伍从事研究。参照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和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从省财政中划出专项资金,设立“广东省优秀科技带头人引进和培养专项基金”。张波也建议设立“珠江学者”计划,使科研人员安心留在单位工作。
针对科研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建议以“两大院”(省科学院、省农科院)为试点,进行资源整合和重组。
与会的宋海副省长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表示将召集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讨论,再对照一一解决。他表示,目前广东正在申请设立“省部产学研基金”,相当于一个科技风险基金,用于科研创新。另外,广东有831个各级工程中心,也正在考虑利用这些资源,设立一个公共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资源共享平台。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