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求职者对他们过去的业绩略有夸张,其中超过百分之十的人在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中夸大其词, 尤其是申请营销职位的,这个比例就更高。由于有如此多的人通过伪造简历而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所以有时诚实的人也开始认为他们不得不做同样的事。
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根本谈不上,在校表现就显得极为重要,可是他当年忙于谈恋爱和打工挣钱,成绩自然一落千丈。于是便略施小计,制作一份“真实”的全优成绩单让学校盖章,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这份成绩单便无懈可击的真实。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求职者想尽办法“包装”自己,本无可厚非,但不惜造假,则后患无穷。
有些造假还是比较容易发现,比如假文凭。 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招聘经理,去年曾招过一名号称英语流利的男士。因为面试者众多,只交谈了几句,见他又有英语六级证书,就录用了。上班的第三周,公司聘请外国专家为客户进行产品性能介绍,临时调他去当翻译。几天之后,专家和客户一起投诉他是个“冒牌假货”,原来他的六级证书是伪造的。这件事不仅使公司白白损失了一大笔钱,还严重损害了公司的信誉。 求职材料的造假,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一旦弄巧成拙,只会害人害己,尤其是外企,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来选拔人才,简历写得再好,如果不能通过考试,也只是枉费心机。
可见,“充水”的简历可能可以为你带来一时的机会,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得到的一切很快就会变成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