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顾问|技能培训|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客服热线:0755-28098888
人才引进政策亟待创新突破
资讯来源: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13-07-30浏览次数:4692

 马红漫(知名财经评论员)

    深圳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有待加强。最近公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深圳在金融中心中实力相对较弱,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生态环境三项的排名,均落后于上海、北京,而差距最大的则是金融从业人员。

    随着金融业在一线城市崛起,专业人才成为各地抢夺的重要资源,其中高端金融人才尤显稀缺。近年来,深圳正面临金融人才“北飞东走”的流失之痛,只有尽快筑造起助推创业梦想的优质平台,才可能在未来“引凤筑巢”竞争中胜出。

    事实上,深圳在吸引金融人才方面曾出台过一些激励政策,以“深圳人才中长期规划”、“孔雀计划”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才规划体现了地方政府求才若渴的姿态。但遗憾的是,这些优惠措施并未能挽留住许多高端人士“出走”的脚步。由于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也陆续推出了类似的人才引进措施,导致深圳已有政策失去了比较优势。需要提及的是,在各地政策趋同的语境下,实际执行力就成为各地角逐的重要环节,然而深圳在这一方面则稍显逊色。例如,同样是针对金融高端人才推出的退税优惠,上海往往在上一年度刚结束、相关数字统计出炉后就立即执行;而深圳结清的速度却较为滞后。又如,深圳人才引进效率偏低,金融机构若引进一个人才到深圳,在审批环节往往要等待一个月左右,且审批通过3年后又须重新审批;而上海则规定5年内无需再审,用人单位负担由此大为减轻。

    人才要素是托起金融业腾飞的灵魂,人才“争夺战”的意义不容小觑。对此,深圳在尽快修复政策执行短板的同时,还需从政策创新突破着手、另辟蹊径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其实,从目前各地吸引人才的方向看,大都着眼于安家补助、税费减免、配偶工作推荐等物质生活条件方面,而金融人才最为关心的创业环境改善工作则普遍较为迟滞。作为行业专才,精英们十分关注自我价值实现,而其事业成功则离不开当地团队凝聚力、基础研发水平以及创新意识氛围等核心要素的全面配合。当然,这些为金融人才施展才华而铺设的软环境并非在朝夕间便可打造成功,有关部门需尽快从提升地方高等院校教育实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金融市场公平运行机制等多角度着手,吸引各路人才在此驻足。就此而言,深圳可以依托比邻香港的地缘优势,设立专门机构借鉴海外经验、倾听人才心声,有的放矢地协助金融人才大展身手。放眼未来,人才引进主体当由政府向市场过渡,在人才引进门槛设定、优惠条件设置、招聘用工方式等方面给与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政府部门则应以 “不拘一格引人才”的宽广胸襟和活跃的市场化思维推动人才供求双方有效对接,最终实现金融人才的集聚效应。

    深圳在金融中心实力排名中暴露出的人才引进软肋,当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切实采取措施迎头赶超。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